English

裴丽生 质朴充实而勤勉的一生

2000-05-29 来源:光明日报 武锐 韩钟昆 武永兴 范敏若 苑郑民 我有话说

编者按:第六届政协常委,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原副主席、党组书记裴丽生,因病于2000年3月18日在北京逝世。为学习和发扬裴丽生同志献身科技事业的精神,本报特刊发这篇纪念性文章,以追忆前贤,勉励后者。

裴丽生以94岁高龄而逝,走完了他七十年革命风云的一生。他一生并无惊天伟业,但铺出的却是一块块合格的基石;他一生并不显赫耀眼,但却以质朴的本色和扎实的步履而赢得声誉。

裴丽生政治早熟,1919年他参与了“五四运动”,1927年入了党。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经济系后,他与宋劭文、刘岱峰、李一清、辛安亭等同志发起成立社会科学研究会,投入了翻译介绍马克思主义著作活动。新中国成立前后,裴丽生历任太原市长、山西省人民政府副主席、主席、省长、中共山西省委第二书记。

裴丽生是我国“两弹一星”战略任务的组织者和指挥者之一。在原子弹研制工作中,他与钱三强带领工作组,到沈阳、长春、哈尔滨、长沙、上海、西安等地,分别安排了铀矿地质、开采选冶,核燃料化学、反应堆结构力学、全氟油、铀同位素分离膜、核燃料前处理后处理工艺、高效能炸药等方面的研制任务,并为二机部承担了核爆炸试验光热辐射和多种力学参数测试所需仪器设备的研制。

在导弹研制工作上,裴丽生分管的国防科研,为五院承担了95项研制任务,226个课题,涉及东风、红旗等8个型号的导弹,其中包括用于测量导弹飞行参数、记录飞行姿态的大型电影经纬仪。还进行了反导弹武器光炮的研制和超低空地空导弹的研制。他在这些工作中,从主持策划、样机鉴定到靶场测试都抓住不放,或为提供条件,或为撑腰壮胆,或为组织协作。

从1961年4月起,裴丽生主持星际航行系列座谈会,每次一个专家讲一个专题,大家各抒己见,形成共识。这个座谈会持续3年,共举行12次,提出了许多有创见的设想与建议,为后来的卫星上天提供了技术储备。他组织力量,编写《发展我国人造卫星工作的规划方案(建议)》,并具体组织落实。

裴丽生同志还是我国生物、地学研究工作的组织者。他主张把青岛海洋生物研究所改为海洋研究所,他组织800多人的治沙科研队,向西北沙区进发,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中科院沙漠研究所。他支持大规模的祁连山冰川考察,继后又成立中科院冰川冻土研究所。他将古脊椎动物研究室扩展并改名为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为开展这些方面的研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十年动乱一结束,裴丽生作为科协第一副主席和科协党组书记,首先抓拨乱反正,将第一届科协的150名委员、24名主席团和书记处成员,从仍然被批斗、被开除党籍公职、被下放农村或劳改等逆境中一个一个找回来。他四出奔波,寻找办公地点,创造起码的工作条件,使这个“科学家之家”重新运转起来。

他主持召开了全国科协系统的北戴河会议,第一次系统明确地指出:“科协是科技工作者的群众团体,是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之一,它是党团结和联系科技工作者的纽带,是党领导科学技术工作的助手。”这一表达在中央1979年97号文件中得到确认。

科学家视自己终生从事的探索未知的学术事业为自己的生命。裴丽生非常珍惜他们的“生命”。1977年,他支持与组织了中国金属学会、中国航空学会、中国物理学会、中国林学会、中国动物学会这五个学会的学术讨论会,成为十年动乱之后中国学术界的第一声春雷。

科学家最关心自己的科研成果是否能送到广大工人农民手里。裴丽生抓住中国农村改革的大好契机,大力支持当时出现的农业技术承包和各种专业技术研究会活动,大力倡导以知识和技术参与宏观决策和进入市场交易为特点的科技咨询服务事业,支持与组织了科学家为上海宝钢原料的地基问题,为安徽皖西自然资源和两淮煤炭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而开展的咨询活动。

他对科学家的专业与成就如数家珍,对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的生活疾苦和自身权益十分关怀,积极推动为科技工作者平反冤假错案。他亲自帮助身患残疾的科普作家高士其解决坐车问题。他冒着酷暑到上海医院看望摔伤住院的曹天钦先生。这样的事举不胜举。

退居二线以后,他担任全国政协科技组组长,并担任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他还亲自到内蒙和林格尔和山西沁源县等革命老区,帮助他们制定脱贫致富大计。

裴丽生的一生,是紧张忙碌、孜孜不倦的一生,是鞠躬尽瘁的一生。他为人正直,充满浩然正气,绝不计较名誉地位,从不在背后议论别人是非。他有很强的学习精神和进取精神,博览群书,学问广博。我们将永远学习他、怀念他。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